2025年8月5日,美国《战区》网站突然发布一组卫星照片:中国西北某试验场上空出现一架无垂尾、机翼带锯齿的黑色三角翼战机。 这是继2024年12月歼-36、歼-50亮相后,中国曝光的第三款六代机原型机。戏剧性的是,72小时后,美国诺斯罗普·格鲁曼公司紧急公布一张F/A-XX舰载机概念图,机背进气口的设计,竟与中国歼-36如出一辙。
美媒根据模糊影像分析出关键细节:这架新机采用双发动机布局,与歼-36的三发结构截然不同。 其尾部有两个明显的“驼峰”,这是双发战机特有的喷口散热结构。 而2023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“太行-XX”变循环发动机模型,已预示中国在双发领域的技术突破。
该机型彻底取消垂尾,机翼后缘呈“W形”锯齿。 这种设计能打乱雷达波反射路径,隐身性能超过美国B-2轰炸机。值得注意的是三点式起落架中的双轮前轮,这是舰载机的标志性配置,暗示其可能登上中国第三艘电磁弹射航母。
关于它是有人机还是无人机,美国军事专家争论不休。 有人发现其机头下方疑似安装光电瞄准系统(EOTS),这与歼-20的有人驾驶特征吻合;但也有人指出,其机身中段过于扁平,可能是为内置弹舱腾出空间,这种设计在攻击-11无人机上早有应用。
8月7日,诺格公司官网突然挂出一张渲染图:一架没有机翼和尾部的战斗机前机身,停在航母甲板上。 该公司宣称这是为美国海军F/A-XX项目提交的方案。
这张“半成品”概念图引发轩然大波。 其机背矩形进气口的位置与歼-36几乎一致,而美国现役所有战机都采用机腹进气。 诺格公司辩称灵感来自1991年的YF-23验证机,但网友扒出旧图纸打脸:YF-23的进气口分明在机翼下方。
让美军焦虑的是时间表。 美国海军希望F/A-XX在2035年服役,但该项目至今未确定技术路线。 波音公司的竞标方案采用鸭翼布局,诺格则坚持无尾三角翼。 就在两家公司争论不休时,中国已在八个月内完成三款原型机试飞。
新机型最核心的突破在发动机。 其喷口采用三轴承旋转结构,可实现0-90度偏转。 这意味着它能在航母上垂直起降,同时保持超音速巡航能力,美国F-35B因升力风扇拖累,最大速度仅1.6马赫,而中国新机在试飞中飙出2马赫。
2025年3月,央视曾报道某新型发动机通过“吞砂测试”,能在沙漠机场起降。 这与新机双前轮设计形成印证:重型舰载机需要更强起落架应对着舰冲击。 而美国F/A-XX概念图仍使用F-35同款单轮前起落架,暴露其尚未突破结构强化技术。
中国采取“三机并行”策略:歼-36专职猎杀预警机,歼-50争夺制空权,新机型则聚焦对海打击。 三款机型共享70%的子系统,如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和量子雷达。 这种模块化设计使研发周期缩短至传统模式的1/3。
反观美国,六代机项目陷入内耗。 空军NGAD计划要造单价3亿美元的“空中母舰”,海军F/A-XX却想要低成本舰载机。 国会2026年仅批14亿美元给F/A-XX,这点钱只够做风洞试验。 更讽刺的是,诺格展示的概念图驾驶舱内,仪表盘直接套用F-35的触控屏,连效果图都偷懒。
中国新六代机最可能的角色是“空中指挥机”。 2024年歼-20S双座型试飞时,后座飞行员被拍到操作无人机控制台。 此次新机若搭载“蜂群”系统,一架有人机可指挥12架攻击-11无人机。
美国在这方面明显落后。 XQ-58A“女武神”无人机至今只能执行预设航线任务,2025年6月试飞中甚至因通信中断坠海。 而中国在2025年5月公布的演习视频中,已展示歼-16同时引导4架无侦-8进行多目标打击。
新机的舰载属性改变游戏规则。 其2800公里作战半径(参考歼-36数据)配合鹰击-21高超导弹,可覆盖关岛至夏威夷海域。关键的是,它能从福建号电磁弹射航母起飞,将美军航母防御圈向西推600公里。
美国海军原计划用F-35C过渡到2030年,但该机型着舰事故率高达0.25%(2024年数据)。 F/A-XX渲染图特意展示弹射挂钩,却回避了最核心的问题:当中国三款六代机构建完整作战体系时,美国连验证机都还没造出来。
广瑞网-正规股票配资平台官网-沈阳配资开户-广西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